contentstart-西营地规矩森严,但都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得到救济。
在这里,排队领粥时,没人争执闹事。
那些强壮的男子排在最后,也有足够的粥。
官兵们守在各处,时不时有人巡视。
灾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,仿佛对未来充满期盼。
可在东大营,他们只在有吃的时才会笑,其余时候都是愁容满面。
舒莹不懂,昭华到底做了什么。
差不多的救济粮,难道是灾民们的胃口不同吗?
至于那什么以工代赈,只是说说而已,他们怎么就相信一定能行?
“皇姐呢?”舒莹压住嫉恨,温柔地笑着。
官兵将她领到一个帐篷里。
她看到昭华坐在上首位,听着官员们各抒己见。
这不算什么。
令她吃惊的是,一同议事的,还有几个灾民。
昭华居然和灾民商议正事?!
舒莹对此感到不屑。
这些灾民懂什么?
定是知道她要来,怕被她窃取战术,故意做给她看的。
“皇姐,你们都在聊什么呢?”舒莹施施然入座。
她看起来虚心受教,心里则是——我就看你们怎么装。
昭华甚是大方地解释。
“在聊如何利用营地外的土地,种些小菜。舒莹,你要听听他们怎么说吗?”
他们,指的是那些灾民。
舒莹眼底藏着嘲弄,故作感兴趣地点头。
“好啊!”
那几个灾民都是种地的好手。
他们说的那些,昭华都听得一知半解,何况一直长在皇宫,五谷不分的舒莹。
但昭华会及时发问,弄懂再继续。
舒莹却没当回事儿,左耳进右耳出。
左右这灾情很快过去,她了解这些作甚。
由于太过无聊,舒莹找不到昭华的错处,遂以自己营地还有事为由,就此离开了。
不过,舒莹倒也不是一点没听进去。
别人在做,她要是不做,就显得功劳被昭华独占了。
于是,她有样学样,也在本营地找了几个会种菜的百姓,让他们自己去倒腾。
那以工代赈的事,就先看昭华他们做得如何,再跟着做。
否则这一头栽进去,是死是活都不知道。
舒莹本以为,等昭华实施什么以工代赈,灾情都处理完了。
没成想,他们动作那么快。
这才短短两天,她便收到消息。
官员气喘吁吁来报。
“公主,西营地那边……那边灾民少了一大半,都去做工了!皇上来信责问,为何我们不跟着做……”
舒莹顿时紧张起来。
“他们,他们真的开始了?”
不可能,这才两天啊!
西营地的灾民去做工挣银子,大部分地方都包吃住,这大大减轻营地内的负担。
余粮多了,剩下的、不能做工的老弱病残,他们每顿分到的就多了。
另外,去做工的家人也会带些肉食回来,给他们打打牙祭。
孩子们年纪太小,无法做工,或让他们跟着农人,去营地外的地里松土,帮些小忙放放风,或让官员授课,叫他们念千字文、四书五经。
西营地上下和乐融融,灾民们渐渐走出伤痛。
灾情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去重新生活的希望。
官员们看着营地里的景象,无一不感慨这变化之大。
“本想着,公主不懂如何赈灾,只是走个过场,好让皇上封她做长公主,不料她如此尽心尽力,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儿。”
“是啊。我天启若有这样的长公主,才是百姓之福,社稷之福。”
夸赞昭华的奏折到了宣仁帝手里,也超乎他预料。
相比之下,舒莹就做得不尽人意了。
她只知道分发粮食,甚至连这点小事都做得磕磕巴巴。
死了好些灾民,都是因为她管治不当。
说什么将功赎罪,他瞧着倒是乱上添乱。
“传朕旨意,将两处营地都交由昌平治理。”
圣旨传到东营地。
“公主,皇上的意思,这东营地还是您主事,但大事上还是由昌平公主做主。您配合着做就是了。”
舒莹脸上的笑容狞然,“儿臣接旨!”
该死的昭华!
竟然要来抢她的风头!
要管理两个营地,不是轻松事。
昭华更忙碌了,以至于她没时间去过问其他事。
比如,魏玠有没有回来,他现在如何了。
她总想着,若没有意外,不出一个月赈灾就能结束,来这儿后她也写过信给他,和他说了赈灾之事。
他外巡回城后,应该会等着她,若真有急事,他一定会来此地找她,而他现在没消息,必然在处理皇上赐婚的事,她不必太着急。
等处理完灾民问题,被封为长公主,她再和魏玠细谈赐婚和那秘药的事。
可是,人都有疲惫失望、放弃的时候。
她认为的理所当然,早已被渐渐消磨。
魏府。
大红喜绸挂满门廊。
墨韵轩。
魏玠已经换上喜袍。
他的脸色异常苍白,仿佛大病之人,活不长。
明明是大喜的日子,陆从却是要哭不哭的模样。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