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赵国汴京皇都。
这是赵家宗族历朝历代生活的地方,也是赵启明出生的地方。
生于皇家的赵启明,是纯正的赵国皇室血统,含着金汤匙落地,在众星捧月中长大。
赵启明从小就被灌输了高人一等的思想,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,在他意识里,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生来高贵。
年少时,曾与一众赵家子弟在金銮殿试。
在诸位赵家贵子中,他表现出众,才华横溢,以第一名的成绩,夺得了殿试榜首。
而后,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加入内阁,从此踏入赵国政坛。
他的成长之路,一直是顺风顺水,天之骄子,难免会有些傲气。
在他心中认为,普天之下莫非王臣,除了嫡系储君,这天下就没有比他更高贵的人。
可谓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
那些普罗大众,就应该拜倒在他脚下,心甘情愿的臣服他,为他赵家皇室而效忠。
基于皇室身份的加持,每个人见到他都是尊敬有加,不敢有半分懈怠。
就算如此,他也依旧瞧不起,那些巴结他的世家大族。
认为他们都是一群蠢笨之人,每天就知道想尽办法,在他们皇室身上讨一些好处,来为自己谋的一些蝇头小利。
根本没法跟他这种肱骨大臣,整日为了赵国的发展,殚精竭力的皇室相提并论。
甚至就连百姓们生活民不聊生,食不果腹,遍地饿殍的时候,他也觉得是这些贫民的不对。
生活在最底层,还不好好种地,不好好干活,不为国家做贡献,这帮刁民死有余辜,弱者就应该被淘汰。
后来,他为了扩大赵国疆土,暗中把手伸向了秦国。
特在宫中选出一位公主,表面和亲结盟,实则暗地里蓄谋已久,意图吞并秦国。
只是没想到,筹备多年的计划,竟然就此失败。
非但没有夺下秦国,还痛失潼关。
他亲自前往大秦谈判,却被不讲礼数的大秦十四皇子,当做俘虏囚禁。
虽然被重金赎回,但从那以后,他的一切都开始走向下坡路。
赵国境内草寇四起,秦军势如破竹攻打燕云十六城,他不惜举全国之力,平息内忧外患。
但他越是想要挽救赵国江山,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。
因为瞧不起杨锦绣,他力挺吴三贵上位,但却没成想,这乱臣贼子竟然倒戈相向,反过来攻打赵国。
但要说最可恨的,是他的堂兄弟赵君。
身为一国之君,却整日花天酒地,沉迷美色,不务正业,还大言不惭的说出,宁要美人不要江山这种蠢话!
他无比后悔,早知如此,当初真应该效仿先人,争夺皇位,让他继承大统。
若是他坐稳了江山,赵国绝对不可能如此动荡不安。
若是他坐稳了江山,他必然会开疆扩土,征战诸国。
若是他坐稳了江山,可能此时天下都已尽在他手!
但现在,说什么都晚了。
他毕竟只是一代贤相,最终无法成一代贤君。
可悲可叹!
枉他一世英名,为赵国殚精竭虑,呕心沥血,最后竟然走到如此寂寥的地步。
臣子恨,何时灭!
赵启明站在城墙边上,看着烽烟四起的汴京城,到处都是残垣断壁,尸骸遍野,血流成河。
他悲凉的闭上了双眼,喃喃道: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!”
说着,眼角流下一行悲凉的泪水。
此时,吴三贵在众兵簇拥的保护下,意气风发的来到城墙上,与赵启明正面对峙。
他以胜利者的姿态,高傲的看着赵启明,大放厥词道:
“我说过你守不住赵国的江山!”
赵启明睁开双眼,语气镇定道:
“我赵启一世宰相,成王败寇,死我也认了。”
吴三贵一脸玩味的看着他,戏谑道:
“还不快束手就擒!”
赵启明嗤笑一声,挺直腰杆,掷地有声道:
“我贵为赵国丞相,皇室血统,就是死,也不会被俘虏,咱们地狱见!”
提起手中佩刀,对着自己的勃颈处。
挥刀自刎,血溅五步,整个人直挺挺的,从城墙上跌落而下,被城下火海淹没。
从此赵国一代奸相,为了赵国就此殒命。-contentend